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

新闻资讯
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对于建筑行业有哪些影响?
发布时间:2025-08-22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  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正深刻重塑建筑行业,通过技术革新、流程优化及模式创新,推动行业向高效、低碳、安全的方向发展。

  智能建造技术(如BIM、物联网、3D打印)显著缩短工程周期。例如,BIM技术的应用使设计误差率降低30%,施工周期缩短15%,而厦门某项目通过“造楼神器”实现最快4天一层楼的建造速度。

 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(如砌砖机器人、焊接机器人)则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,并提升了施工精度。

 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即可进行精准算量,避免材料浪费,降低预算超支风险;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,减少浪费。例如,某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5D BIM技术实现全流程成本控制,有效优化预算。

  BIM技术可进行施工冲突检测和风险评估,提前规避安全隐患。物联网设备(如智能传感器)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设备状态和人员行为,降低事故率。例如,广州某项目通过智能建造平台实现施工安全的全方位管控。

  装配式建筑的推广(如深圳计划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比达30%以上)减少了现场施工的不确定性,模块化预制技术提升了建筑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。

  智能建造通过BIM优化材料用量,减少浪费;3D打印技术实现定制化生产,降低材料损耗。例如,低碳水泥、再生钢材等环保材料的应用比例大幅提升。

  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、储能系统等技术在建筑中广泛应用,推动建筑从“能耗主体”向“能源生产者”转型。厦门国际银行新总部大厦项目即采用BIPV技术,实现建筑与能源的深度融合。

 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高,可拆卸设计和模块化建造技术推动“零废弃”转型。

  BIM技术贯穿设计、施工、运维全流程,促进多方协作。例如,广州智能建造协会通过整合设计、生产、施工等产业链资源,推动全链条协同发展。

  建筑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(如智能建造云平台)实现“产供销”全链条整合,东方雨虹等企业通过数字化体系提升市场响应能力。

  如“数字孪生”技术在运维阶段的应用,通过实时监控楼宇能耗和安全数据,延长建筑生命周期价值。

  中建四局等央企通过技术优势(如智能机器人集群应用)和全产业链布局,加速行业整合,中小企业需聚焦细分领域(如城市更新、县域经济)或联合体模式突围。

  中国建筑企业通过“一带一路”拓展海外市场(如东南亚、中东基建项目),888集团官网入口而发达国家聚焦存量改造和技术升级,新兴国家依赖新建项目拉动增长。

  各国“双碳”目标强制推行绿色建筑标准(如中国要求2025年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标准),企业需强化ESG能力以应对政策压力和资本偏好。

  原材料价格波动、环保合规成本上升压缩利润,中小企业需通过政策扶持(如专项债、绿色金融)降低转型压力。

  智能建造需要复合型人才(如“数字工匠”),厦门通过校企合作、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培养近400名紧缺人才,为行业提供参考。

  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建筑行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、从高碳向低碳、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的系统性变革。企业需抓住政策红利(如绿色建材采购扩大)、强化技术应用(如BIM与AI融合),并注重人才培养与生态合作,以在行业洗牌中占据竞争优势。未来,建筑行业将形成“智能驱动效率、绿色定义标准、数据重塑价值”的新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