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8集团官网入口在平均海拔3600米的堆龙德庆区德庆镇邦村,4000亩草场上,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炽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。这座总投资8.76亿元的200兆瓦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已基本建成,预计今年9月正式并网发电。作为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工程,该项目不仅每年可输送3.5亿度清洁电力,更通过“光伏+牧业”的创新模式,为当地村民铺就了一条“生态富民”的新路径。
年日照时长超过3500小时,太阳能资源禀赋突出。近年来,市将清洁能源作为落实“双碳”目标的核心抓手,逐步构建起以水电为主体,光伏、风电等为补充的多元能源体系。堆龙德庆区200兆瓦光伏项目正是这一战略的标杆工程——其装机规模位列全区前列,配套的储能系统可实现夜间4小时持续供电160万度,有效破解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难题。
“光伏板间距经过科学设计,不影响牧草生长,牛羊还能在下面遮阴。”项目负责人母欢欢介绍,“牧光互补”模式使土地综合效益提升30%以上。据测算,该项目建成投产后,将成为装机规模最大的光伏储能电站,每年可输送3.5亿度清洁电力,相当于节约标煤10万吨,同时为地方财政贡献约200万元税费。这些绿色电能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和企业的用电需求,还将减少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约29万吨,对推动全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、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。
对于邦村村民而言,光伏板带来的不仅是清洁能源,更是真金白银的收益。项目通过租赁村集体草场,每年支付240万元固定租金,其中100余万元用于村民分红。2024年,邦村1000余人共分得红利100多万元,人均增收千余元。
“我家7口人,去年领到近1万元分红。两口子还在工地干了两个月,挣了3万多元!”村民多吉指着新买的摩托车笑着说。数据显示,该项目建设期间累计吸纳本地农牧民务工3500余人次,租赁挖掘机、运输车等设备200余台,为村民创收超3000万元。
藏族青年桑旦扎西从普通小工成长为技术骨干,如今月收入7000多元,还带领60多名同乡组建施工队。他说:“技术活干得好,以后还能接更多项目。”
,为村里改善基础设施、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,让全村发展有了更足的底气。
邦村党总支书记达瓦信心满满地说:“以前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,现在有了稳定来源,村委会计划用这笔资金修缮道路、改造电网。未来,路好走了,电够用了,日子准能更上一层楼,大伙的腰包肯定越来越鼓。”
国网供电公司建设部专责马翔龙表示:“堆龙德庆区光伏电站项目是市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将全力做好电网接入和运行保障工作,确保项目顺利并网发电。同时,随着越来越多清洁能源项目的落地,我们也在不断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和消纳能力,让更多的绿色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,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。”
站在邦村的高坡上远眺,光伏矩阵如一片蓝色海洋,与雪山草地相映成趣。这片“阳光牧场”正书写着西藏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生动样本——上方发电、下方牧草,阳光变现、草场生金。正如该项目的建设初衷:“我们不仅要让光伏板点亮电网,更要让它照亮老百姓的好日子。”
值此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,堆龙德庆光伏项目以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实践,交出了一份兼顾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原答卷。在这片被阳光眷顾的土地上,蓝色光伏板正托起农牧民的小康梦,也为雪域高原的探索之路注入澎湃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