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7 月 20 日,Morgan Stanley 发布 47 页专题报告,核心触发点是“美国重新放行英伟达 H20 等低算力 GPU 对华出口”。报告用“芯片—算力—应用—投资回报”四步逻辑,给出三点结论:
三、资本开支:从观望到再加速• 总量:六大 CSP(阿里、腾讯、字节、百度、快手、美团)2025 年 AI CAPEX 预计 3 730 亿元,同比 +62%。• 结构:60–65% 用于 GPU/ASIC,其余投向机电、液冷、网络与光模块。• 节奏:二季度因禁令“暂停下单”,三季度起将集中回补,再现 2023 年海外“抢 H100”场景。
• 数据中心:2025–2027 年年均新增 AI 机架 3–4 GW,北方消纳最快,东南部受电力约束稍慢。• 投资回报:2030 年 AI Lift 可带来年回报 8 060 亿元,对应运营成本 3 890 亿元,毛利率 52%;预计 2028 年现金流转正。
四、链条再平衡:最大受益者芯片设计:英伟达、AMD 直接新增 500 亿美元 TAM;华为昇腾、寒武纪等市占短期受压,但工艺练兵与政策扶持仍在。制造:台积电 AI 收入五年 CAGR 45%,但需突破 CoWoS 与 HBM 产能瓶颈。封测散热:京元电可再挤出 20–30 万颗测试产能;Auras、Sunonwealth 液冷板单机价值量提升 3–5 倍。服务器 ODM:Wistron、FII、联想、浪潮承接整机;MGX 参考设计带动 CX8 SuperNIC、HDI PCB 需求。存储:三星、SK 海力士 HBM3/GDDR7 订单激增,存货减值有望冲回,价格高企继续拉升毛利。
五、应用侧:2C 先行、2B 跟进• 2C:DeepSeek-R1“出圈”引爆认知,微信“元宝”、抖音“豆包”、淘宝“AI 问问”、美团“长尾猫”等 AI 助手将在社交、内容、电商、出行、本地生活五大场景全面落地。• 2B:受制于私有化部署与合规,中国 SaaS 化率不足 10%,Morgan Stanley 预计 2030 年中国企业级 GenAI 支出 2 500 亿元,仅为美国 17%。人力成本红利和算力补贴让 C 端免费/低价策略可行,B 端则需量化 ROI 与深耕垂直数据。
六、国产替代:从补短板到建生态• 硬件:910C/910X 仍是 5 nm-class 大芯片量产练兵场;SMIC N+2 + 多重曝光为 5 nm N+3 铺路。• 框架:MindSpore、PaddlePaddle 已局部替代 PyTorch,“国产 GPU × 国产框架 × 国产算子”闭环在政策激励下继续完善。• 算力券:2025 年 2 月《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实施方案》鼓励“东数西算 + 算力券 + AI Hub”,有望为国产 GPU 提供规模订单。
七、风险与机会高确定性:英伟达、台积电、三星、Wistron、FII、Aspeed——业绩弹性直接挂钩 H20/B40 复苏。左侧布局:华为昇腾链、寒武纪、壁仞、江波龙——需“估值安全垫 + 政策催化”。应用端:腾讯(AI 代理 + 私域数据)、阿里(电商 AI + 云转型)、美团(Long Cat 本地服务)——看重生态壁垒与流量入口。主要风险:许可证延迟、HBM 产能不足、2C 留存不及预期、SMIC 良率低迷。
八、结语从 2023 年“缺芯焦虑”到 2025 年“H20 解禁”,中国 AI 产业两年内完成“断供—备胎—再开放”的极端波动。未来 3–5 年,中国将呈现“外部开放算力 + 内部升级生态”的双轮驱动。投资者既要享受全球龙头的技术红利,也要捕捉本土企业在应用落地、数据资源与制度优势上的独特机会,才能在这轮AI浪潮中把握真正的“中国时刻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